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第六章 蛋白轉膜

第六章 蛋白轉膜

  • 發布日期:2015-07-14      瀏覽次數:5167
    •                                 第六章 蛋白轉膜

      6.1  轉膜的定義(yi)

      將電泳後分離的蛋白質從(cong) 凝膠中轉移到固相載體(ti) (例如 NC 膜)上,通常有兩(liang) 種方法:毛細管印跡法和電泳印跡法。常用的電泳轉移方法有濕轉和半幹轉。兩(liang) 者的原理*相同,隻是用於(yu) 固定膠/膜疊層和施加電場的機械裝置不同。前者操作容易,轉移效率高;而後者適用於(yu) 大膠的蛋白轉移,所用緩衝(chong) 液少。

      6.2  轉移膜的選擇

          雜交膜的選擇是決(jue) 定 Western blot 成敗的重要環節。應根據雜交方案、被轉移蛋白的特性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選擇合適材質、孔徑和規格的雜交膜。用於(yu)  Western blot 的膜主要有兩(liang) 種:硝酸纖維素膜(NC PVDF 膜。NC 膜是蛋白印跡實驗的標準固相支持物,在低離子轉移緩衝(chong) 液的環境下,大多數帶負電荷的蛋白質會(hui) 與(yu) 膜發生疏水作用而高親(qin) 和力的結合在一起,但在非離子型的去汙劑作用下,結合的蛋白還可以被洗脫下來。根據被轉移的蛋白分子量大小,選擇不同孔徑的 NC 膜。因為(wei) 隨著膜孔徑的不斷減小,膜對低分子量蛋白的結合就越牢固。通常用 0.45 μm  0.2 μm 兩(liang) 種規格的 NC 膜。大於(yu)  20 kD 的蛋白可用 0.45 μm 的膜,小於(yu)  20 kD 的蛋白就要用 0.2 μm 的膜了,如用 0.45 μm 的膜就會(hui) 發生“Blowthrough"的現象。PVDF 膜靈敏度、分辨率和蛋白親(qin) 和力比常規的膜要高,非常適合於(yu) 低分子量蛋白的檢測。但 PVDF 膜在使用之前必需用純甲醇浸泡飽和1-5鍾。

      zui 常 用 於(yu)  Western Blot 的轉移膜主要是 硝 酸 纖 維 素 ( Nitrocellulose, NC )膜和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膜,此外也有用尼龍膜、DEAE 纖維素膜做蛋白印跡。尼龍膜和 NC 膜的特點相似,主要用於(yu) 核酸雜交。

          硝酸纖維素(nitrocellulose, NC)膜:NC 與(yu) 蛋白質靠疏水作用結合,無需預先活化,對蛋白質的活性影響小;非特異性本底顯色淺;價(jia) 格低廉,使用方便。但結合在 NC 上的小分子蛋白質在洗滌時易丟(diu) 失; NC韌性較差,易損壞。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膜:與(yu) 蛋白質親(qin) 和力高,用前需在甲醇中浸泡,以活化膜上的正電基團,使其更容易與(yu) 帶負電荷蛋白結合。

      膜的選擇主要根據:

      膜與(yu) 目的蛋白分子的結合能力(也就是單位麵積的膜能結合蛋白的載量),以及膜的孔徑(也就是攔截蛋白的大小);

      不影響後續的顯色檢測(也就是適和用於(yu) 所選的顯色方法,信噪比好);

      如果後繼實驗有其他要求,比如要做蛋白測序或者質譜分析,還要根據不同目的來挑選不同的轉移膜。

                                                            

      6.3  轉膜步驟(以槽式濕轉為(wei) 例)

      1.  將膠浸於(yu) 轉移緩衝(chong) 液中平衡 10 min

      注意:如檢測小分子蛋白,可省略此步,因小分子蛋白容易擴散出膠。

      2.  依據膠的大小剪取膜和濾紙 6 片,放入轉移緩衝(chong) 液中平衡 10 min。如用 PVDF 膜需用純甲醇浸泡飽和 3-5秒鍾。

      3.  裝配轉移三明治:海綿/3 層濾紙///3 層濾紙/海綿,每層放好後,用試管趕去氣泡。

          切記:膠放於(yu) 負極麵(黑色麵)。

      4.  將轉移槽置於(yu) 冰浴中,放入三明治(黑色麵對黑色麵),加轉移緩衝(chong) 液,插上電極,100 V1 h(電流約為(wei)  0.3 A)。

      注意:應再次檢查三明治和電極是否裝配正確,電源是否接通。

       5.  轉膜結束後,切斷電源,取出雜交膜。

                                                                              

      6.4  轉膜注意事項

      1. 泡膜:轉膜之前將海綿、膠、膜都用預冷的轉移 buffer 浸泡 20min

      a. 凝膠若是沒在預冷的轉膜 buffer 中浸泡,就會(hui) 在轉膜過程中出現凝膠皺縮,導致出現轉移條帶變形。

      b. PVDF 膜具有疏水性,需用甲醇浸泡。

      2. 轉膜順序:陰極碳板+海綿+三濾+++三濾+海綿+陽極碳板;

      3. 轉膜條件:0.35 A/250 V/1 h/40 min/冰浴中進行轉膜(轉膜過程產(chan) 生大量的熱,注意冷卻);

      (具體(ti) 轉膜時間要根據目的蛋白的大小而定;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越大,需要的轉膜時間越長,反之則短。)

      4. 其它注意事項:

      a. 避免直接用手碰雜交膜,使用鑷子。因為(wei) 手上的蛋白和油脂會(hui) 影響轉膜效率並會(hui) 使膜髒掉。

      b. 夾好膜和凝膠後,確定在凝膠/膜和濾紙之間沒有氣泡存在,否則會(hui) 導致轉膜不*。

      c. 保證膜和濾紙的大小和凝膠*一樣,過大和過小都會(hui) 影響轉膜效率。

                            d. 雞來源的抗體(ti) 與(yu)  PVDF 和尼龍膜有較強的結合能力,從(cong) 而產(chan) 生較高的背景,故如果選擇雞來源的抗體(ti)

      6.5  轉膜後檢測(此步可以省略)

         轉膜完畢後,立即把蛋白膜放置到預先準備好的 TBST(或 PBST)中漂洗 1-2 分鍾,以洗去膜上的轉膜液。轉膜的效果可以觀察所使用的預染蛋白質分子量標準,通常分子量zui大的 1-2 條帶較難全部轉到膜上。轉膜的效果也可以用麗(li) 春紅染色液或硬度墨汁染色液對膜進行染色,以觀察實際的轉膜效果。也可以用考馬斯亮藍快速染色液對完成轉膜的 SDS-PAGE 膠進行染色,以觀察蛋白的殘留情況。

      a. 麗(li) 春紅染色:蛋白帶出現後,於(yu) 室溫用去離子水漂洗硝酸纖維素濾膜,換水幾次。

      b. 印度墨汁染色:隻用於(yu) 放射性標記抗體(ti) 或放射性標記 A 蛋白探針的 Western 印跡過程。

      印度墨汁不能和化學發光物合用,若是使用呈色反應的酶檢測法時,印度墨汁的黑色會(hui) 使凝膠難於(yu) 拍照。這時,可改用其他檢測方法或換用麗(li) 春紅 S

      注意:從(cong) 轉膜完畢後所有的步驟,一定要注意膜的保濕,避免膜的幹燥,否則極易產(chan) 生較高的背景。